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铁网拦火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铁网拦火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请自来,小流来说下我的看法。
理论上其实是有可能的。
在《战狼》电影中主角冷锋为了阻拦rpg用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钢丝网就成功了,这个并不是属于很多网友所说的夸大,当然是有可能但是也要加上主角光环的。
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并且也有很多案例,二站时期美军就有用钢丝网把德军的炮弹卡住没有爆炸的情况出现。rpg是用射手靠在肩膀上的无坐力炮筒发射炮弹并给炮弹提供初始的飞行动能,初始的速度在120km/s左右,当火箭脱离炮筒飞行几十米之后炮弹后面的增程动力开始启动,为炮弹提供加速度让炮弹的飞行距离和速度更加远和快。
而炮弹的引信一般都在炮弹顶部分为圆头大的和尖头小的,这种小的就有可能被钢丝网阻拦。所以有很多的车辆和坦克就装上了那种铁栅栏就是为了拦住炮弹和为了减少炮弹对车辆坦克的伤害。
而且电影中冷锋在最后也没有真正的挡住炮弹,在接住之后炮弹的增程发动机开始工作提供动能,冷锋也没有坚持住把炮弹给撇到旁边的一辆车上爆炸了。
战狼2
战狼2由吴京自导自演,卢靖姗、弗兰克·格里罗等一起主演的国产优秀军事题材电影,该电影在当年豪夺56亿票房成功登顶国产票房榜票房第一的宝座。
18年11月吴京凭《战狼》获得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18年12月凭借《战狼2》获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影片获得优秀故事片奖。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以上就是小流的看法欢迎点赞关注哦!
卡-52:我一炸、二穿、三弹射,直升机空难远离我~哎呦,叙利亚怎么又摔了!
目前卡-52武装直升机是比较少见的双座并列同轴共桨武装直升机,这种武装直升机最大的特点是具备比较好的载弹量和比较大的航速,同时机体尺寸较小。只不过,武装直升机出没在低空,一树之高的高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确保乘员的生存率就比较麻烦了。
传统的做法是提升武装直升机的抗坠毁率,基本就是液压起落架,加固机身,缓冲座椅什么的。但是俄罗斯人反其道行之,研发了K-37直升机专用弹射座椅!准确来说应该是直升机弹射座舱系统。
我先利用一个仿真模拟游戏的3D画面来说明这个流程。正如我开头总结的:“一炸、二穿、三弹射”。
一炸:在直升机飞行员拉动弹射手柄后,首先是点燃旋翼根部的爆炸螺栓,上下2片螺旋桨在0.5秒内会完全脱离。
二穿:是利用座舱盖中的导爆索,炸掉座舱盖后,顺势把乘员头顶的空间清理开。类似于传统战斗机弹射的穿盖弹射流程。
(注意驾驶舱头顶玻璃上的导爆索)
三弹射:这个就容易理解了,K-37座椅上方的火箭被点燃,引导乘员垂直弹射150-200米的机体外部,并利用这个高度来确保降落伞能够成功释放出来。从而达到“零-零”弹射的要求,也就是“零高度、零速度”。
(直升机飞行员专属的弹射系统-K-37)
这套弹射系统是卡局研发7年时间的成果,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实际应用并不理想。尤其是本周一在叙利亚,一架卡-52就在对地支援任务中坠毁,机上2名乘员没有能够弹射离机,最终双双牺牲。
(周一在叙利亚坠毁后烧成灰的卡-52)
这其实也说明了直升机低空救生的复杂性,毕竟为了保证旋翼不会对乘员造成危害,必须要清理通路才能成功弹射。而中间必然会耽搁时间,而且由于武装直升机在低空时候姿态复杂,螺旋桨能不能成功里机也是个大问题。因此尽管想法很好,可实际使用反馈并不佳。
以上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的认识和资讯整合,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深入讨论。
随着现在战争冲突的发展,武装直升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俄罗斯作为首个研制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国家,更是为飞行员配备了类似于战斗机的弹射紧急自救设备,只要操作及时,可以大大提升飞行员的生存率,那么这一套自救系统到底要如何操作呢?
直升机由于它独特的结构设计,一但动力系统出现故障,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飞行员也无法快速正常操控飞机,而直升机大多在低空执行任务,一但诸如螺旋桨损坏,会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坠毁,留给飞行员操作的时间不多,而美俄的职业直升机飞行员作为人才储备,高阵亡概率是不被军方所允许的。
在各方的压力下,俄罗斯开始研制重型武装直升机,增加了多重防弹和附加铁丝网的状况下,还加装了飞行员弹射系统,如果飞机被导弹击中或者螺旋桨损坏,飞行员在第一时间可以紧急制动弹开螺旋桨动力装置,特殊的设计理念使得在丧失动力的机舱上机尾的平衡板开始作用于机身,使得在一瞬间机头便能朝上翻转,此时飞行员可以按动弹射按钮,就像战斗机飞行员那样,特殊的机舱盖会被打开,将飞行员向上弹射到最低开伞高地,最大可能的提升跳伞生存率。
这样的设计思想受到了俄罗斯军方的肯定,在模拟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但是在高强度冲突中,弹射出的飞行员是否会成为地面火力的目标成了很大的问题,因此,这套紧急系统只有在飞行员判断飞机已经丧失迫降可能的时候,才会被使用。
卡52直升机跳伞方式是“爆破旋翼后火箭牵引座椅弹射”。
作为俄军新锐的先进武装直升机,K52在安全方面下了不少力气,“弹射逃生”能力是作为直升机类飞行器“独有”的绝活。
一般武装直升机是没有逃生系统的,如果遭遇险情,只能通过飞行员的控制,让飞机采取“硬着陆”的方式降落。直升机的旋翼只要仍然在旋转,就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升力,飞机砸到地上也不至于摔的太惨。
但这种方式仍然危机重重,毕竟一架破碎的直升机已经很难提供保护,飞行员再会操作,生死基本也只能交给砸向地面的那一刻。所以对直升机飞行员来说,飞机坠落是一件足以亡魂直冒的事情,他们没有任何办法逃生。
卡莫夫设计局在设计卡52时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他们决定让新设计的武装直升机拥有“逃生”的能力,毕竟飞行员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从而为卡52直升机锻造了一项“特异功能”。
因为卡莫夫设计局照搬了战斗机的火箭弹射座舱,所以卡52实现“弹射逃生”,只比战斗机多一个步骤——炸掉螺旋桨。
据说在螺旋桨的根部,埋设了专用的爆炸螺栓,用于在紧急时刻炸掉螺旋桨。否则弹射的人员会在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上被撕成碎片。
剩下的就好办了,卡52顶部设置了与战斗机一模一样的“导爆索”,它们会在弹射的第一时间爆开舱盖,以便人员无阻碍弹射。
总体来说俄式弹射座椅都差不多,卡52这些年没见过真正弹射逃生的,就拿张苏34弹射的画面看看吧,其并行排布的战斗座舱也与卡52非常相似。但卡52的弹射方式与单纯的火箭弹射座椅有区别。
卡52的弹射座椅是K37火箭牵引座椅,这种设计属于早期战机弹射的一种方式,通过发射一条火箭索,将人拖出机舱逃生。
这就是卡52/50直升机逃生的基本模式,不过对于实际情况而言,该机型通过弹射逃生的机会很少,相反弹射系统还占据了大量空间,增加了故障率。
作为武装直升机而言,为了弹射而制造的顶部“导爆索”也降低了机身的防御力,毕竟你是作为时刻需要防备地面炮火的攻击机型。
相反,卡52的人员生存率非常低,并没有因为安装弹射座椅而显著增加人员逃生率。在近些年的事故和战争中,该系统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如此来说,战机是不是更应该强调被动坠毁的人员保护指标呢?
直升机的紧急逃生方式在航空技术界分化并形成了两大流派:
第一,欧美技术流。
这种技术应急方式并不是配置弹射座椅,让飞行员跳伞,相反而是让飞行员老老实实的待在座舱中。一方面让直升机通过自身的盘旋下降来降低直升机的坠地速度;另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结构强度设计,安排各种机身结构在坠地的瞬间充分吸收机体的冲击载荷和动能,并加强了座舱骨架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确保直升机坠地之后,飞行员能够得以生还。通俗的说,这种流派就是“硬抗”。
这种技术流派最典型的产品就是AH-64“阿帕奇”以及UH-60“黑鹰”直升机(下图),坠机发生之后,只要救援及时,飞行员命还在。
第二,苏联/俄罗斯弹射流。
这种方式就比较和固定翼飞机类似,在直升机座舱配置了弹射座椅,紧急情况下飞行员可以弹射自己。不过由于直升机座舱上部有高速旋转的旋翼,甚至有一些采用了共轴式旋翼设计,比如就是题目所说的Ka-52(下图),为了确保弹射之后,飞行员不会被高速旋翼切割,这些直升机的旋转轴上都配置了爆炸螺栓。当飞行员拉下弹射座椅开关时,爆炸螺栓先将旋翼炸掉,然后再弹射。
不过这种技术牵扯的东西太多,实际上也只有俄罗斯在一些特定型号直升机中应用,截至目前,还没有在公开媒体上看到完整的弹射过程(只好用固定翼飞机弹射图来代替了)。如果可靠性特别高的话,相信美国的直升机也会采用这种技术。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VT-4主战坦克炮塔后部加装的栅栏式装甲
栅栏式装甲并非什么先进时髦的概念,二战时期几个坦克强国美苏德英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式来增加坦克的防护能力,只不过当时没有现在这么有规范的去制作,都是简易自行脑洞的产物。什么用钢丝网或钢条自行焊接而成。
栅栏式装甲重要防护是破甲弹,这种炮弹主要是依靠弹内体内部的药罩被引爆后在高温下形成数千度高温的金属射流,通过水平方面向前运动方面来破甲。专业的称呼为空心装药、聚能装药弹,主要就是利用锥型炸弹的聚能原理。其内部的药罩一般都用紫铜来制作,因为铜的金属特性方面延展性非常好,还有一种金属也具有这个特性,那就是黄金。不过谁家也没富裕到用黄金来做药罩的地步。
通过一副GIF图能看到破甲弹的毁伤工作全过程。
破甲弹是需要比较紧密的贴近装甲板表面然后起爆射出金属流来击穿装甲,这种情况下破甲效果是最好的。栅栏式装甲就有一个特点,不让这个破甲弹顺利的贴到装甲板上。有了距离破甲弹的破甲威力就被大大削弱了。
然后破甲弹的引爆过程也是栅栏式装甲做文章的一个地方,比如RPG火箭破甲弹的弹头采用是压电式引信,当战斗部撞击到装甲表面时,产生了足够的压力,让弹头顶部加装的压电部件产生电流,而这个电流的强度则强到足以引爆弹头内部的雷管,从而把弹头内安装的爆炸药引爆,再通过爆炸的巨大热量将紫铅药罩融化,并向水平的前方射出破坏装甲。
这个弹头压电式引信产生的电流是需要在弹头靠近弹壳外壁位置的导线来传递电流,这时,栅栏式装甲就能起到破坏这个导线的功能,因为装甲条之间的间隙过不大,不足以让火箭弹的弹头通过,当弹头前端较小的部位穿过间隙时,后面更大的弹体则会被拦卡住,这时装甲条会对弹头宽大的部位进行挤压,从而破坏了内部导线,使其内部的雷管得不到电流的刺激就无法爆炸。
这种情况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较的弹头通过栅栏式装甲的间隙狭小空间后(间隙一般为60毫米左右),导致破甲弹后部的粗大部位被卡住(RPG7使用的超口径火箭弹最粗部位直径为85毫米左右),这时在上下两个片状装甲条的作用力下,会把弹头的外壳也就是风帽破坏掉,被拦住后,其方向会发生剧烈变换,这个力量足以把弹头给扭掉,破坏了弹头内部的结构,比如把导线切断,或是由于弹头方向被阻,无法有效击中装甲表面(栅栏式装甲与主装甲之间有一定的空间),打不着的话当然也无法有效破坏装甲了。这就算是成功拦了下来。下面是栅栏式装甲的工作示意图。
当然,虽然栅栏式装甲是有效的,但在实战过程中,仍然只有50%左右的成功率并不是100%。像这种被卡住的情况也不是每一次都成功的,栅栏式装甲更多还是提前引爆火箭弹的破甲弹头,让其最大的能量没有方法有效的全部发挥,这样自然就减轻了作用在装甲上的破甲能力。
对于导弹攻击的话,更多还是要依靠装甲的防护力及本身配备的主动防护系统。因为有些反坦克导弹是专门攻顶的。而栅栏式装甲的防护范围并不包括顶部。现代先进的反坦克导弹都是串联战斗部,这种战斗部对于栅栏式装甲来说,应对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铁网拦火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铁网拦火箭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